10月25日,我社编辑沙龙第二期如期进行。党大恩编审应邀前来和大家聊学报质量提升的话题。
 |
沙龙现场 |
作为《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和《渭南师院报》的创始人,党老师从25岁进入学报到47岁离开学报,言语间可见他对学报深深的情感。他首先深情回忆了学报和校报的初创岁月,那是一段艰苦但又充满激情的日子。从他的叙说中我们了解到学报、校报从80年代草创开始至90年代各项规范制度基本成形的艰难历程。从两个人、一间办公室、一瓶墨水和三千元经费到现在的发展规模,可以看出,学报和校报在学校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
随后,党老师特别强调质量是刊物的生命,并从编辑、校对、编务、栏目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谈到学报发展的基本条件,指出学报质量要靠培养编辑、作者、审稿、审读四支高水平队伍来保障。他总结了办好学术期刊的具体要求:政治要坚定,方向要明确,思想要健康,特色要鲜明,栏目要突出,格式要规范,学术要民主,选题要新颖,方法要科学,研究要深入,实践要加强,视角要独特,资料要广博,内容要丰富,结构要合理,逻辑要严密,论述要客观,理论要创新。这18句话涵盖了办刊和选文的方方面面,是一位老编辑宝贵的经验总结,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话中,党老师多次提到“感激”,是的,在那个物质较为贫乏的年代,精神上的鼓励就显得特别温暖和重要。他提到学报和校报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各界领导以及众多资深老教授的支持,给学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帮他进行编辑校对和栏目策划等基本工作。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凝结在学报发展的历程中,《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办刊的物质条件已得到极大提升。但是,除了技术带来的物质便利之外,办刊中“人”的核心没有变,报刊人的精神没有变,报刊人的期望没有变,报刊人的苦乐没有变。每一代同志们都在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挑战下、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正如高总编和谢社长在总结中指出的,虽然报刊社人员更新换代,但我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通讯员 王萍)